第2章 少年得志 (第1/2页)
祥麟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西超文学网网www.xamo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个月后,玉门关城头之上,晨曦初露,新都侯王莽的心腹爱将护羌校尉庞彪正在手扶垛口,极目远眺,望着远处仓惶撤军的西羌人马,哈哈大笑。
良久,转过头来,对着身边的李继、樊成笑着说道:“你二人这次立了天大的功劳,今晨接大司马调令,李继升任武卫将军,樊成升任强弩将军,你二人明日便回长安接受天子封赏,以后恐怕要掌管禁卫军了。”
李继、樊成二人慌忙施礼谢恩。李继彪悍的身躯微微颤抖,一向冷静的面上也不禁动容,想起李家数代遭遇,眼中已有热泪盈眶......
李继自幼家境极苦,祖上李广武艺盖世,一手箭术更是天下无敌,与匈奴征战,杀得匈奴人闻风丧胆,在三军中号称“飞将军”,一生戎马倥偬,战功彪炳,可惜造化弄人,终身未能封侯。
曾祖李敢自幼随父征战,也是武勇过人,曾以几十骑穿梭于匈奴数万骑兵之中斩将杀敌,夺左贤王鼓旗,斩首无数,终于继承李广遗愿由校尉渐升至郎中令,并封关内侯。哪知李敢无意中得知大将军卫青对其父李广之死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一时冲动便打伤了卫青。卫青没有声张此事,但他的外甥霍去病得知后,却在甘泉宫狩猎上暗箭将李敢射杀。由于汉武帝此时正宠信霍去病,便包庇霍去病的罪责,并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李家无处伸冤,也只能忍气吞声。
传至祖父李禹与叔祖李陵,也是继承了李家绝技。尤其叔祖李陵,勇武绝伦,骑射无双,颇有当年“飞将军”之风,累积军功升为骑都尉,不幸却被当时的大将军李广利忌恨,雁门关外李陵率五千步兵迎战匈奴精锐骑兵八万余人,李广利拒不派兵增援,李陵率麾下李家军无奈只能以寡敌众。五千步卒无一人退后,浴血死战,竟然搏杀匈奴铁骑三万余人,可惜终究众寡悬殊,终于被围。副将韩延年战死,李陵迫于无奈归降匈奴。当时大单于听说李陵归降,欣喜若狂,封李陵为右校王并把女儿下嫁给他。汉武帝闻报震怒,下旨屠李陵三族。幸亏李继祖父李禹是李陵三叔之子,又与当时的太子刘据交好,未受牵连。
可惜命运仍是未放过李家,征和二年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造水衡校尉江充诬陷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全家,两位公主以及丞相公孙贺、公孙敖、大将军卫青的长子卫伉等人先后冤死,李继祖父李禹也被牵连,江充称李禹打算逃走投奔在匈奴的李陵,李禹蒙冤而死。至此李氏一门声名扫地。
当时在朝野上下对李氏一门极为鄙夷,李继的父亲李承带着长子李先以及尚在襁褓中的李继被赶出长安城,全家在城外勉强度日,穷困潦倒。幸亏王莽的父亲王曼平素与李家私交甚好,颇为同情李氏满门忠烈却落得如此下场,时常周济李承一些财物,并尽力搜集证据帮李家平反。也是天道循环,先是自匈奴归来的苏武回朝后替李陵鸣冤,朝野才知道李陵归降的真相。然后江充诬告太子和李禹的阴谋在王家的努力下也终于东窗事发,江充被下旨诛了三族,李家满门终于平反。
父亲李承对李先、李继兄弟二人要求极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严苛,希望儿子能重现李家辉煌,可惜长子李先体弱多病不能习武,虽然满腹经纶却难以继承李家武勇之风,所以李家复兴的希望自然落在李继肩头。自幼便逼着李继习文练武不辍,家传武功箭法更是学的青出于蓝。因多年受王家恩惠,李继从小便与现在的新都侯王莽交好深厚,后来王莽任黄门郎时举荐李继从军西凉,让李家得偿所愿。
李继从军以来,一心要为李家雪耻,每逢作战必然身先士卒,不顾生死,武艺胆识又处处过人,仅仅数年,在西凉边塞便已经战功赫赫,声名鹊起。
这次李继百骑闯西羌,烧毁了羌人粮草,俘虏了羌人大祭司,使得羌人再无作战之力,不得不与汉朝议和。朝野震动,王莽在朝中趁机在叔父大司马王根面前竭力夸赞李继之能,于是王根向汉成帝推荐了李继,当时大司马王根权倾朝野,成帝对王根自然言听计从,于是亲自下旨彻底免去李家所有罪责,又封李继为武卫将军,李继的哥哥李先为蜀郡太守。
此时李继听到调令,想起李家满门四代所遭遇的种种冤屈,饶是多年来身经百战,心如铁石,也不禁心神激荡,泫然欲泣。
护羌校尉庞彪看到爱将动情,也是不胜唏嘘,等李继心情逐渐平复,笑着说到:“除了你的调令,新都侯还给你二人捎来两样东西,快随我回帅府看看。”
三人下了城头,上了战马,往帅府而去。进了帅府大厅,只见正中桌案上放着两个长条木匣,看起来极为沉重。
庞彪打开其中一个木匣,里面放着一口环首斩马巨刀,刀身密布百炼花纹,一条淡淡的赤色痕迹若隐若现,锋刃处青芒闪烁,靠近护手处刻着两个篆字“赤胆”,刀背极厚,黄铜护手盘,刀柄与刀身一体锻造,刀柄上密缠牛皮,柄后有一硕大的环手,尚未出匣便已耀眼生辉,端的是一柄斩将夺旗的稀世宝刀。
庞彪指着环首巨刀,对樊成笑着说道:“新都侯信中说此刀专门为你所铸,重四十九斤,正好合七七之数。此刀所用之铁乃是天竺国进贡的雪花镔铁,此铁极难炼制,炼制之时火候要求极为苛刻,侯爷派人远赴江南吴地,请御用铸剑师打造,反复折叠锻打九九之数,整整八万一千锤,才能打出这百炼花纹。开炉之时,刀虽成型,却是灵气不显、藏锋不露。铸剑师眼见炉火减弱,情急之下,依照昔日铸剑大师欧冶子所传古法,划开右臂主脉,血流如注,以血祭刀。刀身饮血后,光华闪动,此刀始成,故此刀身有赤痕隐现,因此新都侯将此刀定名为“赤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