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西超文学网网www.xamo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孙翊此时也觉得自己有些太着急了,正要接受二人的意见。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军方诸将中,有人发言了。说话的,正是被孙翊拜为虎贲中郎将的鲁肃。因为此次定计破黄射的功劳,所以孙翊就提拔鲁肃担任了虎贲中郎将,徐盛、陈到拜为偏将军,其余人等各有封赏不提。其中许褚和孙高分别被孙翊封为猛虎校尉和虎威校尉,名字虽然挺酷,但实际上许褚手下就只有那“猛虎十三卫”,而孙高这个虎威校尉更是光杆司令。因为孙翊让孙高再挑选百人训练,作为自己的护卫,孙高正为这事情挠头呢。
鲁肃拱手道,“三公子,张公与陆公之言,乃老成谋国之论。然末将却有另外一番看法。”
孙翊听罢,忙道,“子敬兄,但讲无妨。”
鲁肃整理一下思绪,道“庐江乃四战之地,东有袁术窥伺,西有黄祖虎视;南有长江天堑之阻,北有汝南黄巾之患。如此看来东、西、南三方,皆无进取之利,唯有汝南一地尚可发挥。吾听闻,那曹操掳青州黄巾军百万之众,择其精壮者编为一军,号`青州兵`,由帐下大将夏侯惇统领,战力惊人。若我军挥师北向,扫汝南之地,降黄巾之众;一可拓地千里,以为屏障,二可收众十万,以充军需。此两全其美之事,望诸公思之。”
孙翊听闻,眼睛猛地一亮,心想,对啊,汝南现在可是无主之地,目下为黄巾贼兵所占,领头的应该是刘辟、龚都二人。好像还有周仓,廖化等一些散户各自占山为王。这要是打下来,不光能得一些人才,还能扩充现在庐江的实力,何乐而不为啊?
可是转念又一想,孙翊又头疼起来了,手中的兵员太少,而且大将太缺。鲁肃是肯定不能轻动的,徐盛又去了怀宁防备黄祖。这样一来自己这边的大将就只剩下了陈到,可是现在的陈到经验欠缺,自己敢不敢把他放出去坐镇一方啊?
孙翊皱着眉头道,“子敬兄之言颇为有理。然而如今,庐江仅万人之兵,文向(徐盛)带兵三千以防江夏黄祖,文茂(苏飞)正在筹建水军事宜,两人皆不能擅离。子敬又乃吾庐江柱石,更不能妄动。如之奈何?”孙翊虽然这么说,但是眼睛却有意无意间瞄着陈到。
果然,陈到听完孙翊的话,脸涨得通红,猛地站起身,抱拳道,“三公子何小觑人也。某虽不才,愿率兵扫荡汝南,剿灭贼寇。”
孙翊一看,心里就开始偷着乐了。果然如演义中那样,请将不如激将,这法子是诸葛亮百试不爽的招啊。
孙翊笑道,“吾怎敢小觑叔至兄,将军大才,虽万军亦可领也,今去剿匪,岂不大材小用?”
陈到大声道,“某受三公子提携之恩,正愁无以为报。今正可助公子一臂之力也。”
孙翊忙道,“若如此,叔至需用多少人马?”
陈到傲然道,“一千精兵足以!”
孙翊听闻惊道,“叔至不可轻敌。那汝南黄巾流寇人数众多。听闻仅那刘辟、龚都之辈就拥众数万,其余大小头目或数千,或几百;总共算起来,只怕也有十万之众。叔至仅率千人而去,吾恐有失!”
陈到笑曰,“三公子有所不知。吾有一好友,游侠于江汝之地颇有勇名,乐善好施,赈灾救民,众皆争先投之。现拥众数万,有精兵三千,正在汝南之地。吾当先去寻之,劝其投奔我军。再与之合众一处,扫荡贼寇,则易如反掌尔。”
孙翊惊问此人姓名,陈到曰,“江夏平春人,李通,李文达也!”
孙翊听到这个名字,喜不自胜。
李通,字文达,小字万亿。江夏平春(今河南信阳西北)人,以游侠闻名于江汝之地。《三国演义》里面,李通是被马超杀死的,可实际上并非这样。赤壁之战后,周瑜、刘备举兵围曹仁于江陵,李通率兵救援曹仁,一路进击关羽所率兵马,就在快打破包围圈救出曹仁时,因突发疾病死了。大家都知道关羽是何人,这李通居然在关羽率兵阻击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前进,其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而且李通还是一个非常以身作则,行事认真的人。他投奔曹操之后,很得曹操信任,委任其汝南太守的高位。他媳妇的伯父犯了法,要被砍头。李通之妻哭着求他帮忙赦免,但是李通却丝毫不为之所动,说自己“不能因私废公”。而且还与判自己的妻伯死刑的赵俨结为生死之交,其刚正不阿的品行深得曹操的赞赏。
官渡之战时,汝南很多县都背叛了曹操。但是当袁绍派人来劝降李通,并授予其征南将军高位时,却被李通严词拒绝,并且杀了袁绍的使者,将人头和印绶都送到曹操那里。然后带兵讨伐那些叛逆,最终保得曹操腹背平安无事。这样的大功,不仅当时的曹操对他奖赏有加,就连后来的魏文帝曹丕都还念念不忘,以至于曹丕刚当上皇帝后,就追谥李通为刚侯。又让李通之子袭其刚侯的爵位,另外还提拔为奉义中郎将。李通的哥哥也被提拔为平虏中郎将。如此的礼遇一个死了很久的人,足见李通在曹氏集团内的地位。
李通还很擅长地方政事,要不然也不会在汝南一直待了十三年。可见曹操对于他的各方面能力都是非常了解和放心的。
孙翊此时回想历史,忽然记起,李通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也就是明年才会投奔曹操,原因是曹操在明年方奉天子至许都,而此时的曹操正在和吕布较劲呢。
孙翊对陈到笑曰,“吾亦仰慕李文达久矣,若叔至能说的此人来投,吾必重用之。”想了一下又道,“不!若是李文达来投,吾便以其统汝南一郡之地。”
厅中诸人闻听孙翊之语,尽皆哑然。这李通最多就算是个地方豪强,其能力如何仅凭陈到的几句话是看不出来的。可孙翊居然直接将汝南郡交给了李通,况且人家还没说要不要答应呢!虽然如此,但是前面有孙翊荐鲁肃,寻许褚,收陈到,拔徐盛的事实摆在眼前,所以众人对于孙翊的识人之能还是比较放心的。
陈到听了倒是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李通的能力如何,便道,“若如此,吾必竭尽全力说其来投。”
孙翊接着道,“叔至此去可率精兵两千,吾再让孙高和陆逊相辅。子忠(孙高)办事稳妥谨慎,伯言(陆逊)年已十二,当出去历练一番。有此二人相助,叔至当可事半功倍。”
陈到高兴道,“多谢三公子!”他当然高兴,多了一千兵马,还加上两个帮手。孙高不必多说,身手好,能力也不错。那陆逊虽然年幼,却已经被孙翊夸奖说,不在他自己之下。
孙翊是太想要陈到把李通给弄来了,他可不想让曹操手下有这么多强人,所以能抢一个是一个。想了想又取过笔墨,铺开一张绢帛,挥毫起来。
在孙翊主政庐江的这段日子,张昭虽然不怎么过问孙翊的学习,但是却让孙翊练字。本来前世写字就不怎么好的孙翊,现在借的这副身子更是个武将之才,那字写的别提多难看了,被张昭冠名曰失传已久的“蝌蚪文”。孙翊听了很郁闷,所以把全部的空暇时间都和练字作上了。此时的纸并不如后世那样的白净,更没有所谓的宣纸,而是黄不拉几的蔡侯纸。所以练字尚可,写信题词就不行了。还好,经过孙翊的不断努力,不光字好多了,而且还创出了比大书法家钟繇写的更好看的楷书。因为钟繇所创为“小楷”,孙翊就给自己的字命名为“正楷”,意思是堂堂正正的书法。
现在孙翊正在用剽窃的正楷,写一首剽窃的诗文,《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当孙翊把写完的字吹干以后,交予陈到时,却发现张昭和陆康的眼睛都快绿了。孙翊当然不知道,这两位是因为这首千古绝唱再加上孙翊的书法而抓狂。特别是因为这首诗还要让陈到交给李通,让这两个文人墨客有种羡慕、嫉妒、恨的感觉。
孙翊可没空招呼这俩老头,而是告诉陈到,这是自己仰慕李通的为人,所以送给他的见面礼。
陈到得了这个之后,更是信心爆棚。连拍胸口,言曰若是不能把李通喊来,自己就无脸回来见孙翊了。
孙翊听罢连忙安慰,他可不希望没把李通弄来,再把陈到给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陈到自然因为孙翊对自己的态度而感激万分,更坚定了他要把李通给弄来的决心。
众人看到孙翊已经决定要打汝南了,也就帮着开始讨论细节,忙的不亦乐乎。
当诸事议决,送走众人后,孙翊才感到自己很累。毕竟,刚接回乔家众人,稍微休息就立刻开始议事,直到现在才消停下来。
孙翊懒洋洋的靠在椅子上,正准备打个盹,却不料一个可怕的声音自门外响起,让孙翊立刻蹦了起来,不寒而栗。
此所谓:才迎二乔回舒城,又议汝南欲北征。万事皆尽方欲睡,忽闻河东狮吼声!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